“与往届相比,今年集团参展有哪些亮点?”“您跟我来!”顺着工作人员手指的方向,标注着传统结构与减震结构的两栋大楼模型映入眼帘,名为“隔震演示平台”的设备正在运转,周围是络绎不绝被吸引来的人群。标有“传统结构”的透明箱子上布满溅起的水珠,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隔震结构”相对平静,若不细看,甚至难以捕捉到一丝波澜。“这是今年集团展会上新增的内容,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出减震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暨建筑工业化产品与设备博览会(以下简称“住博会”)的展会现场,中国建设科技集团(CCTC)的展位引来很多观众驻足观赏。展位展出了标注着“传统结构”与“隔震结构”的两栋大楼模型,名为“隔震演示平台”的设备正在运转。标有“传统结构”的透明箱子上布满溅起的水珠,而“隔震结构”相对平静,甚至难以捕捉到一丝波澜。“这是今年集团展会上新增的内容,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出减震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工作人员说。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是我国能够覆盖城乡建设领域全部专业门类、整体实力很强的科技型企业。作为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之一,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携所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森公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标准院”)、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等四家子企业集体亮相。“这是继2016年中国建设科技集团首度亮相后的第四次参展,这次我们带来了建筑领域的前沿技术展示。”工作人员说。
从隔震技术到高品质建筑,从“百年住宅”到“绿色发展”,中国建设科技集团集中展示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建设科技领域综合服务商的综合实力,既高度契合国际标准,又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脉融入空间、建筑与景观每一处细节,向世界传播了中华文化。
在建筑的抗震防灾能力方面,除了对生命安全的基本保障之外,震后建筑功能可持续性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现场可以看到,相较于传统结构,减震结构模型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建筑底部有一个支座。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摩擦摆隔震支座。”这是一种主体材料为钢材的隔震支座,通过球面摆动延长结构周期,摩擦滑动消耗地震能量,从而起到减小地震输入、减小上部结构地震反应的作用。与普通橡胶隔震支座相比,摩擦摆隔震支座具有竖向承载力强、上部结构概念设计简单、施工便捷等特点,是一种高性能的新型隔震支座。
“其实,减震结构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就是隔震建筑船层通道中建筑隔震柔性管道的应用。”该工作人员解释称,这种管道在地震作用下能够变形,从而避免被破坏。根据材质可以分为金属、橡胶和PVC,该管道的使用能够保障隔震建筑尤其是重要抗震救灾建筑的功能可持续性,帮助“隔震结构”成为“隔震建筑”。
单纯的技术或许是冰冷的,只有将其应用于建筑中,才能更好地体现其价值、赋予其温度。“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就采用了这种结构,遇到地震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晃动。”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近日正式通航、已成为网红地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有一项之最——世界最大的减隔震建筑。标准院承接了机场排水系统隔震柔性管道供货项目,提供管道的专项设计、供货、指导安装、直至交付使用,自主研发投入使用的隔震柔性管道,在成就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世界最大减隔震建筑”的同时,也奠定了其在隔震柔性管道行业的“领头羊”地位。
作为国家抗震领域的技术依托和重要力量,多年来,标准院还承办了中国建筑抗震技术人员培训项目(JICA项目);在科研和标准方面,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主动投入防震减灾的建筑减隔震研究,承担完成10余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主编重要标准规范,研发相关产品专利技术12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绿色发展确立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绿色发展理念正引领着建设领域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前行。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了《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规定以城镇建筑作为创建对象,引导新建建筑和改扩建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设和运营,提高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绿色建筑星级标准要求。因地制宜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推动既有公共建筑开展绿色改造。
作为央企,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也坚持在企业发展中贯彻落实绿色发展战略。“推动绿色建筑再升级,就是要将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为指引、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着力解决建筑企业高资源能耗、高环境负荷、低质量供给的突出问题,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突出中国建设特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副总裁孙英表示。
作为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子公司之一,华森公司是业内最早将绿色建筑的理念引入到建筑设计中的企业之一,近年来为众多知名建筑提供了绿色建筑设计。本次展览集中展出了三大主题内容,即装配式建筑落地项目、建筑信息模型(BIM)项目以及绿色建筑项目。
据现场了解,华森公司于2019年4月成立绿色设计研发中心,负责公司绿色设计标准的推广与执行,打造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建筑,以产研结合引领华森的绿色设计品牌。目前,华森公司已完成“华森绿色设计标识100条”的设计。
作为华森公司最具代表性的装配式建筑,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展览馆(以下简称“两馆”)格外吸引眼球。工作人员介绍说,两馆是深圳市“十二五”期间标志性重大建设项目、深圳四大文化建筑之一。
他进一步表示,两馆造型复杂,含有大量的空间曲面,只能依靠三维表达。而基于BIM的软件系统,不仅可以使人直观地理解建筑,其三维模型还包含了材料信息、工艺设备信息、进度及成本信息等,是一个完整的建筑信息传递系统。各个设计阶段的数据信息,通过BIM三维模型,精确完整地传递到下一阶段进行深化设计,甚至可以使用模型通过计算机直接提交给制造商加工异型构件,实现无纸化建造,实现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整体化空间设计。
“华森的绿色设计,是强调在舒适体验、建筑美好的前提下节能环保的设计,不以高成本的设备投入为依靠,不以指标数据为唯一标准,而是以适宜的设计手段去影响建筑,达成绿色设计目标。”工作人员颇为自豪。
集小益,汇大成。据现场了解,此次展会上,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连续2天集合16名专家力量开办公益学术讲座,探讨目前建筑产业化发展情况,全面剖析研究与实践中诸如“装配式建筑工业化实践与智能化展望”“成本增量及成本管控”“全装工法下的当代新人居”等难题,探讨建筑产业化绿色发展前景,彰显央企矢志践行社会责任的风范。
近日,陕西西安工会医院让“流动医院”进入重点项目建设一线,为工友们带来了健康义诊服务,现场测量血压、血糖等,普及健康知识,受到工人的欢迎。
为全面加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素质和能力建设,近日,天津市河西区举办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系统知识竞赛。32名执法人员齐聚一堂,围绕城市管理执法业务知识展开激烈角逐。
“一切准备就绪,开始顶升。”在杭州111号地块项目现场指挥中心,现场工人正有条不紊地操作着各种按键,随着一键顶升按钮按下,十组液压油缸“齐头并进”,身着银色外衣的“住宅造楼机”稳稳向上爬升。
为切实筑牢住建领域安全生产防线,黑龙江省开展了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黑龙江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高度重视,督导各地市编制行动方案,召开全省住建系统视频专题部署会议,建立定期调度通报督导机制,确保工作任务取得成效。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组织38名中小学生化身“城市观察员”,走进杭州市路桥集团桥隧养护基地,学习道路检测相关知识;了解沥青混合料生产与路面施工过程。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一场危房改造工程正在改变乡村面貌,让众多家庭告别风雨飘摇的旧时光,稳稳托起了“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的民生梦想。
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实践 查文彪:狠抓落实 奋力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安徽新实践
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实践 王飞:全力推动首都城市高质量发展 率先实现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
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张大玉: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住建领域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实践 曾宪新:深化建筑业改革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实践 尚少岩:传承与创新建筑文化 走好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之路
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实践 付海诚:推动完善职业资格制度 服务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