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盛夏,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脉搏在北京和上海这两座城市被同时引爆。黄浦江畔,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刚刚落下帷幕,其超过20万人次的线下流量见证了AI与千行百业融合的广度与热度¹。紧接着,北京亦庄,世界机器人大会(WRC)的展台上,形态各异的机器人上演了一场未来世界的预演,象征着AI在硬核科技上的深度与探索²。
一南一北,一“软”一“硬”,一场关乎中国AI未来的“双城记”正在精彩上演³。这两场顶级盛会所展现的“京沪气质”究竟有何不同?是外界标签化的“北京主技术,上海主应用”那么简单吗?在产业火热的“势头”之下,中国AI产业真正爆发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
在由AIGCxChina与新浪微博联合主办的【火花公开课-微博AI大伽百人谈】第78期节目中,我们荣幸地邀请到四位深耕京沪两地产业的重磅大咖:TEDxXuhui策展人马梦佳、领骏资本投资合伙人刘霄、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校友联合会(筹)负责人郭晓乐,以及智能科技产业专家、上海财经大学特聘教授胡延平。他们与主持人北大AI鱼博士张有鱼一起,用一场长达两小时的激辩与思考,为我们深度复盘了这出精彩的AI双城记。
如果说城市有气质,那么其孕育的产业生态必然会烙上独特的气质印记。北京和上海,一个厚重如古籍,一个精致如画卷,它们所呈现的AI图景,也因此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体感”。
“说实话,今年的世界机器人大会给我的感觉,不那么像一个严肃的产业大会,”资深产业投资人郭晓乐在他的分享中,用了一个极具画面感的比喻,“它更像一场‘世界具身智能才艺展示大会’,甚至有点像在逛未来的、一个属于硅基世界的庙会。”⁴
这个比喻精准地捕捉到了WRC的现场氛围。当与会者走进亦庄的会场,迎面而来的不是冰冷的技术参数,而是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在热情地跳着牛仔舞,舞姿流畅自然,“神形兼备”⁵。往里走,这场“庙会”变得更加热闹:
,PSI-Bot的机器人在牌桌上“血战到底”,誓要解决“三缺一”的人类永恒难题⁶;宇树的格斗机器人则在擂台上演现实版的“铁甲钢拳”⁷;而加速进化的机器人则在与小朋友进行一场人机足球点球大战⁸。
,新松机器人朴实地用锤子敲打着茄子,仿佛在为晚餐备菜⁹;智平方的机器人敲着架子鼓,节奏感十足¹⁰;网易的机器人则在为观众提供推拿按摩,甚至有工作人员在一旁解读穴位¹¹。
,达闼科技的仿生机器人正在挥毫泼墨,写下“天天向上”和“来财”¹²;而灵心巧手的“乐队”则在尝试演奏各种乐器¹³。
这场看似“不务正业”的才艺大秀,在郭晓乐看来,恰恰体现了北京作为技术策源地的独特优势。“这种看似娱乐化的展示,就跟几年前无人机在夜空中进行编队表演一样,它是在用一种举重若轻的方式,来对硬核的科技基础能力进行训练、积累和市场科普。”¹⁴
更重要的是,这场“庙会”吸引了大量的普通市民,尤其是拎着购物小车、满头大汗却兴致勃勃的老年人,以及在家长的带领下满场飞奔的孩子们¹⁵。这让WRC超越了纯粹的产业交流,成为一个巨大的科技教育场。郭晓乐观察到:“具身智能完全可以拆解出大量的科普教育项目,搭配项目制学习,成为未来青少年科学教育的主阵地。”¹⁶
这便是北京的AI气质:技术驱动、硬核为本,却又带着一种深入群众、寓教于乐的朴实与底蕴。它不急于在商业上高举高打,而是选择了一种更扎实、更具全民性的方式,为技术的未来铺路。
如果说北京的WRC是一场喧闹的、面向未来的技术庙会,那么上海的WAIC则更像一个精致的、面向当下的国际会客厅。
“在上海,我们更倾向于跳出科技本身去看AI。”作为TEDxXuhui的策展人和WAIC UP之夜的总导演,马梦佳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上海的另一面¹⁷。她所策划的WAIC UP之夜,主题就叫“AI有什么大不了”——一个开放式的问句,邀请所有人带着思考入场,带着自己的答案离场¹⁸。
在这场活动中,讨论的焦点并非纯粹的技术实现,而是技术与人的关系。他们邀请了文化学者、纪录片导演,与AI专家同台,探讨AI无法替代的人类情感¹⁹。他们设置了一场辩论,辩题是:“AI时代,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哪个更重要?”²⁰。这些活动充满了人文思辨的色彩。
马梦佳分享了她在WAIC期间,于“魔盒空间”这个上海AI产业集群地所做的另一场关于青年影响力的分享²¹。她和团队提出了一个S.O.S. AI赋能模型(Self, Objective, Skills, Action, Impact),旨在探讨在AI时代,人类不可被替代的能力究竟是什么²²。
“我们当时提出了一个观点,影响力是AI时代不可被替代的能力。而这一切的起点,是认识你自己。”马梦佳动情地分享道,“我曾被一个朋友问‘Who do you want to be?’,我当时脱口而出‘I want to be Mengjia’。那一刻我突然顿悟,人究其一生,就是为了活出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这也是我们在AI时代最需要建立的自信。”²³
“再强的AI也无法取代一个充满热爱与创造力的灵魂,再大的时代浪潮也冲不走一个知道自己为什么出发的人。”²⁴
这便是上海的AI气质:开放、包容、国际化,并始终将“人”置于中心。它不执着于技术的“最高”,而更关心应用的“最好”;不沉迷于算法的迭代,而更聚焦于场景的落地与价值的共鸣。
当北京的“学院派”与上海的“国际范”交相辉映,资本的嗅觉最为灵敏。钱流向了哪里?产业的真实路径在何方?在火热的表象之下,又有哪些必须正视的沟坎?
“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一级市场的募资情况已经止跌回稳,投资案例数和同比回暖非常明显。信心正在回归。”作为见证了国内科技行业近20年发展的资深投资人,刘霄的开场白给当下的创业者注入了一剂强心针²⁵。
她用自己手写的Agent小程序,对此次WRC的178家参展商进行了数据分析,得出了几个有趣的结论²⁶:
:在参展商中,有51家是在2025年上半年刚刚拿到融资的,可谓“当红炸子鸡”²⁷。而为这些企业注资的市场化VC高度重叠,说明“头部效应”显著,优秀的基金依然弹药充足,并已开启了投资的正向循环²⁸。
:在这些项目中,投资人连续两轮跟投的比例非常高²⁹。刘霄解读道:“天使投资很大程度上是投人。连续跟投,说明投资人最初对‘人、事、人事匹配’这三个维度的判断得到了验证,因此才会持续加注。”³⁰
:政府引导基金和产业引导基金的身影,更多出现在那些“金子里面捡钻石”的凤毛麟角项目中,扮演着关键时期的重要助推者角色³¹。
“上一代的科技独角兽创始人,大多是70后、80后,他们非常内敛、低调,是典型的技术派。而现在这一波AI和机器人领域的创业者,更多是95后甚至00后。他们非常Open,主动发声,活跃于各种社交媒体,学习成长飞快。他们的能力模型是在全球化的竞争业态中打磨出来的。某种意义上,现在的竞争,是中国的华人创业者和在海外的华人圈子的竞争,是华人和华人的PK。”³²
这种代际变迁,也预示着中国AI产业的竞争模式和组织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正如全球商业思想家彼得·德鲁克所言:“The best way to predict the future is to create it.”(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创造未来。)这代年轻人,正是在用他们的方式,创造着中国AI的未来。
然而,资本的热情和创始人的活力,是否就意味着产业已经高枕无忧?胡延平教授用他一贯犀利的风格,给出了一个需要整个行业冷静思考的论断。
“我们现在是‘势’到了。无论是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还是世界机器人大会,都非常火爆,起到了巨大的信心提振和破圈效应。但是,我们的‘时’还没有到。”³³
胡延平认为,尽管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我们仍处于一个关键的蓄力期,尤其是在机器人领域,至少有五个根本性的问题亟待解决:
:机器人的“小脑”能力,即运动协调性仍有待提高。无论是行走稳定性,还是灵巧手的精细操作,都还存在“跌跌撞撞”的888集团官网入口情况,这限制了其在精细任务中的应用³⁴。
:当前,无论是大语言模型,还是所谓的物理世界模型,对机器人的赋能还非常有限³⁵。机器人企业大多处于等待上游技术成熟的状态,导致机器人的“大脑”能力,尤其是基于环境感知的智能交互能力,仍停留在AI 1.0的水平³⁶。
:大多数机器人的价格依然居高不下,距离大规模市场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³⁷。“站在‘机器’的角度,可以说进入了红海;但站在‘机器人’(机器+智能)的角度,我们甚至连蓝海都还没有成功踏入。”胡延平补充道³⁸。
:在教育、医疗、养老等专业场景中,机器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还比较平常³⁹。他风趣地引用了网友对机器人马拉松比赛的调侃:“看了比赛才发现机器人不过如此,人类放心了。”这背后反映的,正是机器人专业能力的不足⁴⁰。
:郭晓乐也特别提到,在WRC这样人山人海的现场,机器人的动线规划和现场秩序存在安全隐患,尤其对老人和孩子⁴¹。这是产业在狂奔突进中,绝不能忽视的“软实力”。
这个“势到,时未到”的判断,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AI产业的真实面貌: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既有资本追捧、全民关注的“势”,也有核心技术、成本和应用场景尚未完全成熟的“时”之困局。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产业格局,中国AI的未来之路该如何走?答案,或许就藏在这场“双城记”的深层逻辑之中。
京沪之间的关系,绝非简单的竞争或“零和博弈”,而是一种天然的互补与联动。嘉宾们的讨论,逐渐勾勒出一幅清晰的协同发展路线图:
“研发在北京,市场在上海”⁴⁶,这一模式正逐渐成为许多AI公司的主流选择。这种双城联动,让技术的创新力与市场的驱动力形成了完美的闭环。正如著名AI投资人李开复博士在其著作《AI·未来》中提到的,中国在AI应用和商业化落地上拥有数据和市场的巨大优势,而这正是上海所代表的力量。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推动“时”的到来,让产业的“飞轮”转得更快?胡延平教授给出了他的战略思考:必须坚持“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双轮驱动。
“我一直强调一句话:原力来自原理。AI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原力,但这份力量的根源,是基础科学和底层原理的突破。我们不能只在算法和应用上使劲,更要在原理上有所探索。”⁴⁷
“而另一个同样重要的轮子,是‘应用’。我们必须用好中国广阔的国内市场,让应用场景去‘喂养’技术,产生数据,形成商业闭环,再用获得的利润去反哺更高阶的技术研发。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健康的、可持续的飞轮效应。”⁴⁸
这让人想起了NVIDIA创始人黄仁勋在描绘未来时所说的:“下一波AI浪潮将是‘物理AI’(Physical AI),即能理解、推理并与物理世界互动的AI系统。”这恰恰需要最硬核的机器人技术与最广泛的现实应用场景相结合,而这正是京沪双城联动的最佳注脚。
一场长达两小时的“火花公开课”,最终留下的是一幅宏大而清晰的中国AI产业图景。北京的深邃与上海的灵动,共同奏响了这曲AI时代的双城交响乐。
从WRC展台上挥洒汗水的机器人,到WAIC会客厅里思辨未来的年轻人;从投资人眼中闪烁的信心之光,到战略专家口中冷静的现实剖析。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正在褪去浮躁、走向成熟的产业。
正如刘霄在分享结尾时,饶有兴致地提到她在WRC现场看到了新裤子乐队主唱彭磊,又在播客中听到歌手刘惜君早已在2019年就投资了AI公司⁴⁹。AI,早已不再是少数技术精英的专利,它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我们的文化,成为这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注脚。
京沪双城记的故事,未完待续。而它所书写的,正是每一个投身其中的人,所共同奔赴的那个星辰大海。⁵⁰
直播福利:国家会议中心AI音乐盛典,总计送10张票,先到先到,转发本公众号可额外获得一张。
一首歌,一群人,一个时代 北大AI创业营写了首AI创业者之歌,邀您唱响国会之巅!
社群集结号 AI有什么大不了?在国会之巅,我们用一场100%由AI生成的盛典作答
AIGCxMusic(爱乐社)是AI音乐达人的交流平台,公众号主要发布重要活动信息。主理人:知南,音乐学博士生,AI音乐创作者、研究者,中韩音乐学术论坛发起人、主理人,知南AI音乐电台主理人,国际音乐期刊编审。投稿请私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姜宇星10分!王岚嵚轰19分力挽狂澜,鄢手骐15分不遑多让,辽篮2连胜
蔚来创始人李斌谈研发降本:全新ES8铝含量降低,但强度和安全性并没有下降!技术创新了,芯片也能省很多钱
TTS新传论文带读:微短剧的“加速暴力”?这个词高级!!这个词加分!!
OPPO Find X9:能用上丹霞原彩镜头!FindX9 Pro:完整规格已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