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888集团网站

新闻资讯
响应巡查管控 强化主动防御welcometo欢迎光临888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发布时间:2025-08-25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交通运输防汛形势复杂严峻。交通运输部要求,全面压实政治责任,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松劲心态,坚持强化“响应、巡查、管控”措施,严格落实预警“叫应”机制,做到应停尽停、应关尽关、应撤尽撤,将各项防御应对措施不折不扣、扎扎实实落实到位,再接再厉筑牢“八上”关键期安全屏障。各地交通运输部门和企业积极行动、主动担当,扎实做好防御应对工作。

  8月7日,河南省多地出现强降雨天气,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河南公路管理部门严格落实预警“叫应”机制,抓好公路安全管控,严防次生灾害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平安出行。

  河南公路管理部门印发了《汛期公路巡查工作制度》《汛期普通公路气象预警“叫应”工作通知》等文件,指导各市县公路管理部门根据省交通事业发展中心转发的气象预警等级,及时开展会商研判和工作调度,采取交通管制、分流管控、加密巡查、力量预置以及疏通排水设施等措施,将响应时间严格控制在2小时内,确保防范措施灾前到位、响应联动顺畅、“叫应”高效闭环。

  河南省交通事业发展中心联合公安交管部门印发通知,要求各县区建立汛期普通国省道交通管制常态化联动机制,成立由属地交通运输、公安交管两部门组成的联合机构,明确突发事件按“先到先处”原则快速响应处置;明确属地启动应急响应或气象红色、橙色预警时,公路巡查发现险情须第一时间实施临时管控,并同步告知公安交管部门,双方紧密协同做好现场警示疏导等各项工作。

  河南郑州官渡黄河大桥探索应用“车路空天”一体化感知系统。 本报记者 郑帅广 供图

  依托“涉灾隐患点+风险路段”双控体系,河南公路管理部门组织各市县对照自然资源、水利部门灾害点数据与路网叠加形成的清单,对全省普通干线公路边坡、桥涵、隧道等关键部位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编制技术要点,开展专项培训,派出技术帮扶组深入一线指导,确保排查精准、动态更新;要求市县公路管理部门在红色、橙色气象预警时,至少2小时巡查一次。

  三门峡市渑池县公路管理部门针对241国道山区路段复杂地质和黄河大桥等重要结构物防汛压力,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工作人员在黄河大桥关键部位布设传感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会24小时不间断监测桥梁应力、位移等关键指标,并在数据异常时自动报警。

  8月以来,河北多地连续出现强降雨天气。连日来,河北高速公路集团石安分公司(简称石安分公司)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主,全力做好防汛备汛工作。

  预警是防控事故发生的第一道防线。石安分公司指挥调度中心全天候盯守系统平台预警“叫应”信息,收到派发信息后,第一时间报告值班室,并按要求填报响应情况。相关负责人按照预警等级研判情况,在涉及预警信息路段启动应急预案。

  针对传统人工巡查存在的盲区,石安分公司积极运用科技手段提升防汛能力,构建“地面+空中+远程”三维立体巡查模式;通过“人防+技防”互补手段织密安全网络,实现24小时不间断巡查,确保安全隐患早发现、早处置、无死角。

  汛期不过、检查不停、整改不止。日前,石安分公司利用“无人机+步检踏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路面、路基、桥涵、交通安全设施、绿化及照明设施进行巡查。同时,工作人员以“四不两直”的方式深入基层开展高频次防汛备汛专项督查,建立动态风险台账,切实将各类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旦发生险情,为确保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石安分公司指挥调度中心与高速公路交警、路政、气象及救援等多方构建起了应急联动机制,实现信息共享。“所有值班人员熟练掌握突发事件报送的程序,总部值班室每日不定时通过定位签到方式,监测各单位值班员的在岗状态。”石安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还借助新媒体平台优势,通过实时播报天气状况及路况信息,为群众安全出行提供服务保障。

  面对汛期强降雨叠加强对流的双重考验,近日,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苍岭隧道管理所上线边坡交通管控预警系统。该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手机端一键操控,10秒内即可完成警示牌自动部署,较传统人工预警效率提升98%。

  台(州)金(华)高速公路苍岭隧道群地处山岭重丘地带,海拔落差较大,地质情况复杂,遇强降雨时存在滑坡风险。针对传统三角警示牌易引发二次事故的痛点问题,此次上线的预警系统由物联网通信接收模块、反光提示牌装置及声光报警装置组成,无需手动布控。

  借助物联网技术,工作人员只要在手机App轻轻一点,便能启动系统。通信接收模块接收到开启信号后,声光报警器就会自动开启,同时写有“前方禁行”等警示语的反光提示装置启动,自动转出至硬路肩指定位置,整个过程不到10秒钟。当危险解除后,工作人员只需点击“关闭”按键,即可关闭该系统。

  当前正值防汛关键期,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高速公路台州管理中心还通过无人机开展重点隐患点24小时不间断轮巡;对人工巡查、无人机影像和视频监控数据进行比对挖掘,将数据驱动研判深度融入日常流程,提升防汛精准性和时效性。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近日印发汛期公路灾害风险管控典型案例,将7月8日242国道渭南市华金路风险管控水毁抢险保通列入其中。此次抢险是陕西省各级公路部门严格落实部省“响应、巡查、管控”工作机制的具体体现。

  7月8日,暴雨突袭,242国道渭南市华金路川街村附近路段发生路基水毁垮塌,造成道路中断。危急时刻,公路巡查人员立即做出应急反应,先后拦停3辆车,拦截劝导13辆车。灾情发生后,陕西省市交通运输部门第一时间组织专家实地查勘,研究抢修方案。

  7月9日,河道洪水回落时,当地交通运输部门按照“先抢通、后修复”原则,组织人员、机械组建抢险突击队,下河展开抢险工作。经过63个小时连续奋战,最终于7月12日顺利完成便道抢通。

  进入主汛期以来,渭南市公路局制定《国省干线公路汛期巡查工作细则》,明确不同时段巡查内容、巡查流程和巡查频次;依托应急指挥中心,对全市95个重点路段视频监测点进行24小时不间断轮巡;增配8台无人机、12套望远镜,进一步提升“线上+线下”“人防+技防”巡查观测能力。

  此外,渭南市公路局主动邀请气象、应急管理、自然资源、水务、公安交警5家单位召开汛期安全应急座谈会,建立市、县两级公路灾害风险多部门联防联控机制;严格落实气象预警“叫应”机制,实时共享市、县预警信息,确保预警精准、响应及时。

  为进一步做好应急处置工作,渭南交通预置23个应急力量点,组建26支应急抢险队伍,补足救援物资。同时,坚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和雨后核查,接到橙色预警后,加密巡查频次至每2小时一次,发现隐患立即实行管控;接到红色预警后,对二类风险点和重点线路就地封控、派专人驻点蹲守,确保应对及时、管控到位。

  嗡……8月4日,在358国道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镇蜿蜒的山路旁,漳平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工程师操控无人机飞上天空。通过预设航线米高的边坡顶端,高清镜头将坡体裂缝、岩体松动等隐患尽收眼底。

  当前正值主汛期,福建地区台风暴雨频发。连日来,福建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通过应用“低空之眼”巡查,将高边坡隐患发现率从传统人工巡查不足30%大幅提升至92%,巡查范围也从高边坡延伸至桥梁支座内部检查、隧道口落石风险评估等复杂场景。

  截至7月底,全省共确认自然灾害风险路段538处,总长1784公里;山洪淹没区路段323处,总长1223公里。排查出的3处较高风险路段,均已采取了包括挡墙修复加固、边坡挂网防护、增设边坡监控设备等在内的综合性处置措施,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

  福建公路管理部门还通过“调度会、会商、一对一连线、信息收集”四结合方式,高效检查各级单位防灾准备、巡查、应对及抢修工作,快速掌握应急力量部署、路网通阻、设施损毁等关键信息,确保指令精准下达。

  尤为重要的是,基于“路网状态分析和监测数据处理系统”建立的防汛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实现了预警信息、应急响应和防汛指令向各级指挥机构及现场人员的秒级送达,并实时接收基层反馈,形成预警信息从面到点、从上至下的闭环管理。

  此外,福建还建立了“一坡一档”“一桥一档”“一隧一档”的精细化动态管理机制,让养护人员对每一处风险点的状况和预案了如指掌。同时,编制《普通国省道边坡、桥隧汛期巡查手册》《农村公路边坡、桥隧“双巡检”实施手册》,为巡查人员落实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操作指南。

  进入“七下八上”主汛期后,北京市降雨频繁。北京市交通运输部门强化公路灾害天气防御应对工作,充分研判降雨落区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对重点部位增派巡查力量,加密巡查频次,同步加强视频巡控,发现风险隐患及时采取路段管控和提示措施。

  对降雨量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高陡边坡、涉水桥涵、隧道出入口等不托底、不把牢的高风险路段,北京交通坚决采取封控措施,严格劝阻过往行人车辆通行,杜绝人员伤亡事件发生。此外,面对新一轮降雨影响,北京交通对道路抢通施工点位逐个开展安全评估,提前撤离在怀柔、密云、平谷、延庆山区的抢险人员,确保抢通施工队伍安全。

  各区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督促客货运输企业一线驾驶员落实行车安全管理措施,当山区危险路段不具备通行条件时,严格执行线路停运措施;督促水运游船经营单位按照预案要求严格落实停航措施。

  全市公共交通运输企业提前安排早高峰雨天运营计划。轨道运营企业做好地面线、高架线运营安全管理,及时根据客流变化调整运力投入,对常规的大客流车站提前备车,客流高峰期间及时进行交通疏导;地面公交在重点车站安排人员引导,动态调度机动运力,缩短发车间隔,通过增发车次,减少市民雨天候车时间。

  针对此前出现过的积滞水点位,北京交通加强抢险人员力量预置,布控充足的排水设备,一旦发现积水情况,果断采取断路措施,并及时协同排水单位开展抢险作业。轨道运营企业提前准备各类防汛物资,防范站口、洞口意外事件发生。

  近期,青海省境内极端天气多发频发,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全面加强公路安全分级管控,果断采取关停等管控措施;针对红色、橙色气象预警时的非关停路段,保证每2小时巡查一次,及时处置应急突发事件。

  近日,受极端强降雨天气影响,213国道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黑河峡谷路段等15条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发生水毁、泥石流等灾情,造成公路交通受阻。对此,青海交通运输部门及时对主线车辆进行断面管控,对已驶入管控路段车辆及时拦停,安全引导其驶入收费站、服务区等安全区域;对处于管控的服务区,及时关闭出口,避免服务区车辆驶入管控路段。

  为确保“一人一段”“一段一策”的管控措施落实到位,青海交通运输部门严格落实《交通运输汛期公路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对易受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影响的重点区域以及临水临崖、桥隧涵洞重点部位和重点路段进行全面风险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立行立改,一时难以完成整治的,加强管控值守、监测预警。

  青海交通持续加强“两客一危”、城市公共交通、道路客运场站等重点营运车辆和场所的安全监管,督促运输企业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管控,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严格开展车辆检查维护和动态监控。

  此外,青海交通密切关注天气和路况信息,如遇恶劣天气将加强运行线路安全风险研判,对不具备安全运行条件的第一时间采取停运或停车避险措施;强化船舶航行安全监管和码头安全管理秩序,严格执行船舶进出报告制度,做好营运船舶、船员的资质审查,严禁“三无”船舶航行,落实好大风和强降雨等恶劣天气船舶停航管控措施,全力维护水上交通安全稳定。888集团官网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