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出台,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对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将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的内生动力和创造活力,提振广大民营经济组织经营者的发展信心。
“两手发力”是习对我国治水思路作出的重要论述,也是破解我国水利领域资金来源相对单一、投融资机制不够成熟等难题的重要抓手。民营企业座谈会以来,在水利农业领域,中央对于民营企业的支持层出不穷。
2025年1月20日,农业农村部《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制定出台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管护办法,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参与管护;丰富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场景;支持社会化市场化力量参与先进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
2025年3月,国家发改委重点强调了要进一步加强水利领域“软建设”,明确了纳入“两重”建设的水利项目必须配套“软建设”,否则不予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强调要求各地要积极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通过募、投、建、管一体化推进参与工程建设运营。加快推进水利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破除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
2025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现代化灌区建设,引导更多民间资本投身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领域,进一步拓展民营企业发展空间。
利用社会资本的高效性和精细化管理能力,是解决水利、农业领域长期面临的建管脱节、长效性差的重要手段。
在政策倡导公平竞争,推动基础设施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开放的大背景下,大禹节水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技术优势,因地制宜地探索实施了一系列能够承载各方资源、资本和专业能力,有效链接政府、社会资本和农户多元主体,均衡分配各方风险、收益和权责的商业模式和示范项目,切实解决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难题。
大禹节水打造了全国首例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运营的“政、企、民共同受益”的“元谋模式”、“一村一策、一户一图”的武清模式,并成功推广到全国多个地区,为公司在不同市场的扩展奠定了基础。公司凭借深厚的行业经验和技术优势,创新提出“投建管服一体化”的“EPC+O”模式,以标准化、模块化的方式推进项目实施,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与运营优势,解决行业“重建设、轻运营”的痛点,提高项目的运营效率和长期效益,打造行业标杆,确保项目高质量落地,为政府整县推进提供成熟经验,也推动了公司模式的快速复制。截至目前,大禹节水已在全国20余省份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683个,覆盖面积1216万亩。
5月8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正在加快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今年将在交通运输、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推出总投资规模约3万亿元的优质项目。
破除准入壁垒方面,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发布了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清单进一步缩短;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集中整治半年后转为常态化推进;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公平参与招标投标,今年1-4月,民营企业中标率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一亿元以下的项目,民营企业中标项目数量占比超过80%。
拓展发展空间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正在加快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今年还将在交通运输、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推出总投资规模约3万亿元的优质项目。
优化服务保障方面,将持续加强项目服务,发布鼓励民营经济投资的重大项目信息,在项目推介对接、前期工作和报建审批等方面提供规范、高效、便利的服务,帮助民营企业更好了解“往哪投、怎么投”。将持续加强要素保障,完善促进民间投资用地、环评等要素和资金保障机制,优化民营企业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激励和服务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参与标准制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完善信用修复制度,助力民营企业迸发更多创新活力。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商务与科技就像一对紧密相连的伙伴,相互交织,共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从日常办公到全球贸易,科技的力量正全方位渗透进商务领域。
当前,国家一批配套制度机制正在加快推进,涉及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服务保障、权益保护等方面,重大项目中民营企业优势和作用将得到进一步放大,有望在国家重点的投资领域分得更大的市场蛋糕。
大禹节水大订单持续落地,今年有望在现有的50亿订单规模体量上实现新的突破,同时充足的政策资金支持也将加快订单的落地,促进公司迈入发展快车道。888集团官网入口